涿州市博物館
| ZHUOZHOU MUSEUM |
涿州市博物館建筑面積1.2萬平方米,館內設有8個展廳,是集收藏、展示、宣傳、教育、休閑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。館內陳列展示了涿州豐厚的歷史文化和古城記憶,金大陸展覽承擔了該館《古城記憶》陳列的設計與制作任務。
展覽欣賞
| EXHIBITION CONCEPT |
位于博物館三樓的《古城記憶》展陳,共分為“地方戲曲”“百工技藝”“古街商貿”“傳統花會”“民間藝術”五個部分,系統的展示了涿州的非物質文化遺產。
設計手稿圖
第一部分 | UNIT 1
《地方戲曲》
涿州在明清之際為暨南首郡,眾多戲曲劇種在獨特的文化地理環境中得到了孕育與新生。形成于明朝萬歷年間的橫岐調、清末民初之際的十不閑,以及民國初年的詩賦弦,它們是民眾基礎最雄厚、影響最廣泛的一種民俗文化,以頑強的生命力流傳至今,成為寶貴的文化遺產。
第二部分 | UNIT 2
《百工技藝》
百工技藝是大眾生活的民俗藝術,是經濟和文化的雙重載體,蘊含自然觀念、造物哲學、材料工藝、審美情趣和價值觀念等,成為了數千年延續不斷的造物文脈。時代進步了,展示這些技藝,旨在中華民族的底蘊文化中去尋找根和魂,傳承中華匠心。
第三部分 | UNIT 3
《古街商貿》
明清之際,鼓樓大街店鋪林立,有綢布店、瓷器店、中藥店、文化店、印刷廠、照相館、糕點鋪、燒鍋廠、飯莊、醬園、肉鋪、銅錫鋪、鐵鋪、澡堂等,百業俱興、商業繁榮,為古城文脈之地。
第四部分 | UNIT 4
《傳統花會》
花會自清代乾隆年間至清末興盛不衰,涿州的花會每年在農歷正月十五舉辦。以鼓樓為中心,南北大街張燈結彩、高搭彩棚,百戲進城、觀者如潮,實為一年一度的民間文化盛會。夜晚的時候,燃竹通宵、火樹銀花,時稱“通會燈市”,即為涿州八景之一。
第五部分 | UNIT 5
《民間藝術》
涿州的民間藝術繁花似錦,在歷史文化長河的積淀中逐漸形成了震撼心靈的經典藝術,這些散發著鄉土氣息的純樸之作,具有震撼人心的藝術之美。留住民間藝術,在繼承中發展,在發展中注入生機,使其得以延續,確保優秀的民間藝術文化遺產世代相傳。
結 語
| CONCLUSION |
涿州自古為京師鎖鑰,素有“十八省通衢”之稱,歷史悠久、文化燦爛。展陳《古城記憶》以傳承至今的上千件生產工具、生活用具、商貿器具、娛樂道具等展示內容,通過完美的藝術形式設計和現代化陳列手段,真實、形象地再現了涿州的風俗風貌、文化個性和地域特色。
